泰兴市佛教协会佛教中国化专题讲座暨“庆云清梵”梵呗唱诵班开班
时间:2025-04-13
4月11日,泰兴市佛教协会举办“佛教中国化专题讲座”暨庆云禅寺“庆云清梵”梵呗唱诵班开班活动。
弘扬佛教文化 精进梵呗修持
“庆云清梵”梵呗唱诵班,特邀资深梵呗导师、泰兴市佛教协会副会长、太仓市佛教协会副会长、太仓市长寿寺住持灵霞法师现场教学。
庆云寺历史上高僧大德辈出,人称“诗僧”的德溥禅师(清)留下很多诗,其中一首是这样的:
清梵飘云
巍峨杰构直干云,
清梵声声傍夕闻。
安得才高如子建,
鱼山稳卧隔尘氛。
诗句形容庆云寺建筑巍峨直冲云霄,清亮的梵呗声伴着夕阳传入耳中。诗中“才高如子建”的“子建”指的是曹植,曹操的儿子,他是大才子,也是佛教徒。曹植聪慧、心善、喜清净,有一次到山东东阿鱼山躲清净,忽闻天乐,感动欢喜,回来谱曲,翻阅佛经,写为梵呗,后称“鱼山梵呗”。
德溥师诗歌的后两句“安得才高如子建,鱼山稳卧隔尘氛”,是说才高八斗的曹子建虽然已经不在了,在这里可以隔开尘世间的一切喧嚣,让心清净下来。灵霞法师把诗题“清梵飘云”理解为梵呗传到了庆云禅寺、萦绕着庆云禅寺,亦很有禅意。
历史上“庆云清梵”是著名的泰兴四景之一。
梵呗文化起源
自曹植创制“鱼山梵呗”伊始,梵呗文化便开启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之路。通过“改梵为秦”,梵呗在音律、语言、仪轨上与中国礼乐文明相契合,形成了以“清净、高远、肃穆”为特色的艺术形式。隋唐时期,梵呗与西域音乐、中土雅乐交融,成为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;宋元以降,梵呗更以民间佛乐、道场音乐等形式深入百姓生活,成为中华文化“礼乐相和”的生动体现。
梵音袅袅 清润尘心
灵霞法师反复强调梵呗是导向清净的唱诵方式,可以用在一切场合,可以供养三宝,可以令人欢喜,可以专注摄心,可以教化众生。
“梵”,偌大树林,里面一人,其最大的特点就是“清净”。
“呗”,以音声做佛,以歌呗诵佛德,以唱诵利人天。
释迦摩尼佛鼓励用梵呗弘扬佛法,用梵呗歌颂佛陀,用梵呗利益众生。梵呗的曲调音律简单、平和,化繁为简,化简为易,化易为趣可谓大道至简。梵呗的内容歌词大都是佛经节选的经典语录,充满哲理和对佛法僧的赞颂。
梵呗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修行的,我们修行最重要的目的是“摄心”、“开慧”、“觉醒”,梵呗唱诵一定要口念心听,心念心听,跟佛号融为一体。离欲摄心、身心清净才能感动自己,需要的时候才能利益众生,让闻者欢喜、长养功德、产生专注。否则,念破喉咙也枉然。
灵霞法师还分享了梵呗唱诵的技巧:准,稳,诚,真。带领大家练习了三个“种子音”的发音。大家渐入佳境,慢慢体会法师所说“如一朵清净的莲花正在慢慢盛开”的感觉。
梵呗,不仅是对佛教文化的传承,更是一种身心修养的智慧实践,它的价值涵盖精神修炼、文化传承、心理疗愈等多个维度。梵呗的终极意义,不在于音声的完美,而在于唤醒内在的觉性共鸣。正如一行禅师所言:“当我们以正念歌唱,每个音符都是回到当下的脚步”。
最后,仁进法师强调,佛教中国化既是传承千年的历史自觉,更是面向未来的时代命题。庆云禅寺要认真贯彻各项方针政策,用好用活“四进教育馆”,致力佛教文化与人文历史的融合,传承佛教梵呗,传承庆云文化,以文兴寺,积极推进佛教中国化,努力把庆云寺打造成一个弘扬善行、提升修为、清静庄严、促进和谐的道场,办成一个修心正心、培植善心的阵地,希望大家珍惜学习机会,遵守培训纪律,端正态度、心无旁骛,用心体验梵呗的正直、和雅、清彻、深满和周遍远闻。